正在阅读:不上班、不创业、做一人公司:最好的8个生意(下)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资讯 / 情感夜读 / 正文

资讯.jpg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不上班、不创业、做一人公司:最好的8个生意(下)

转载 0839.cn2024/12/12 16:47:50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营销公式研究院 作者:营销公式研究院 1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上篇文章发布后,收到了一条这样的质疑:不是说不上班、不创业吗?你这里面写的,还是要工作、还是要学习、还是要做事情啊?
因此,在分享另外四个生意指标之前,我发现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,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。
1、不上班、不创业,不代表「不工作」。

我说的不上班,是指不想靠给别人打工来生存、不想每天朝九晚五在工位上坐着、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被辞退;而不创业,则是不去投钱开店、招员工、建厂房、付出硬成本。

这两者,跟啥也不想干,每天躺在床上刷刷短视频,就自动有人往你银行卡里打钱的心态,然不同。

哪怕是再赚钱的生意,也必须通过工作来实现。

2、一人公司,不是让你去工商局注册个牌照,做企业。
我定义的一人公司,是「把自己这一个人,当作公司来运营,去和这个世界发生交易」
这就是个体商业的模式:从己的能力、经验、人脉、资源出发,设计一个产品或服务,给对应有需求的人提供价值。这个生意,不需要年入千万,但可以带来持续收入。并且,持续沉淀的能力可以不断提升你的议价能力、持续做出来的案例能提高自己的势能,像滚雪球一样持续积累,越做越好、越做越流程化、让你足够养活自己。
这种一人公司的核心,是让你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工作节奏、资源整合和交付内容,然后为自己的每一个成果负责。而不是上面有个「老板」,每天给你分发工作任务,然后你下了班骂他,第二天再去上班。

最后,你的一切收入,都取决于真正的市场认可、取决于你创造的价值,而不是加班了几个小时、奉承了多少次老板、斗了多少次同事。

所以,这两篇文章所说的,选择好生意的指标,都是基于以上这个定义来出发。

经济好的时候,其实个体商业机会很小,80%的市场份额,都会被20%的行业巨头吃掉。但经济下行的时期,很多那些原本被忽视的需求,却开始浮现,反而为很多有能力、不愿服输的普通人,带来了商业机会。

如果你是普通人,年薪不到50万,但觉得自己在某个领域,有能力、有经验、有资源,不甘平凡。

那么建议你,一定要做一个,自己的小生意。


选择能做「线上」和「渠道」的生意
这一点相信已经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了: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卖东西的载体也已经完成了多次进化,从地推、上门推销、电视广告,发展到今天的「线上电商、短视频带货、社群拼团、直播发售」,完成了从马车到汽车、再到飞机火箭的进化。
所以今天不管做什么生意,都要去思考,你的产品、你的服务,能不能「在线上卖」、以及「找渠道代理帮你卖」。就像苹果手机、小米汽车,人家不仅在线上卖,还直接开新产品发布会,用批量成交的方式,用发售在线上卖。
很多人会说:我是做线下实体的,像餐饮、文旅、健身房这种需要线下体验的东西,怎么做线上,别人怎么代理?
太能做了,餐饮卖券、文旅卖票、健身房卖卡,然后线下核销就行。这其中的核心,只不过是你要如何通过场景,让潜在客户感兴趣,想要过来而已。
就像现在做洗脚按摩的门店,都开始纷纷做抖音号,让小姐姐穿黑丝跳舞,然后让女生给女生按,把那个动作和场景给你看,让各种男性客户想入非非。
总结来说,能做线上和渠道的产品,我觉得有四个指标:标准化、可视化、能想象、有钩子。
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,我觉得是「标准化。如果这个产品需要根据客户需求,做定制化解决方案,就不太适合。比如去医院看病、定制陪跑服务,就很难在线上变成产品。
但是你可以做个设计,比如:
  • 去医院看病做不了,但是可以做体检套餐;
  • 定制陪跑服务做不了,但可以做1小时轻咨询。

这个,就是通过形式调整,提炼出了这个产品的引流点、或者关键环节,把「非标品」变成了「标品」。


选择「不违背多数人认知」的生意
这一点非常真实,就是不管你今天做的是什么行业,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、多稀缺,你的观点有多真实、多正确、多有道理,都绝对不能尝试去扭转大众的认知,哪怕他们这个认知是错的,也不行。
简单来说,这个叫「顺应民意」。因为消费者的观念很难被纠正和转化,需要长期的时间、和大量的教育成本投入,而且效果难以保证。
所以,非你的产品,专门就是做小众市场、而且是高净值人群的高客单生意(比如专门给富豪卖eVTOL),只有10个客户也能养活你一年。否则,尽量不要去做这个尝试。
我之前在一本书上,看过一个例子。说的是一个做餐饮的东北老板,有一次喝到了广东的汤,觉得非常好喝,就下血本去学习、想要把广东的煲汤技术引入东北,终于找到了一位泰斗级别的广东老师傅,想要学习煲汤技术。
老师傅问他:你为什么要来找我学习?
他说:因为全国煲汤最有名的就是广东,而广东煲汤最有名的就是您。
老师傅这时候说了一句话:既然你也认为全国煲汤最好的是广东,那你觉得中国人是更想喝广东人煲的汤,还是东北人煲的汤?
这个创业者思考良久,终于明白:应该做「顺应民意」的事情,东北人就应该做东北人最擅长的事情,所以他开始研究,怎么把东北的饺子做好。
最后,他成立了一个品牌,叫做:喜家德。
再举个卖课市场的例子。
有个观点叫:老板,是公司最辛苦的人。
从客观来看,我完全认同这句话的。老板脑子里每天要想无数的事情,要学习、要谈客户、要找合作、要拉投资、要各种出差、要承担风险、甚至还要安抚员工的情绪...
但是放大到整个市场,这个世界上「员工」的人数,一定比「老板」的人数要多。
而员工都认为:自己是公司最辛苦的那个人。老板辛苦是应该的,他赚钱又不给我花。
哪怕老板给员工发的工资,就叫「他赚钱给你花」,员工也不这么认为。
所以假设有个公司高管,要基于自己的经验,做一个职场精英线上培训营,广告语是「投资自己的能力、让老板不要那么辛苦」,那就呵呵了,不仅没人报名,大家还会来骂死他。

选择有「客户基础」和「人脉资源」的生意
我们之前做培训的时候,曾经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:
  • 一个世界知名外企的人力资源高管,突然觉得财商不错,想买本书学习,然后卖财商课;
  • 一个给很多世界500强做过视觉全案的设计师,看到自媒体特别火,想从0开始研究,然后教人做短视频和直播;
  • 一个有20多年经验的资深程序员,被辞退后没找到工作,买了个读书会创始人的课程,准备自己做社群,每天讲书变现。
这样的例子,真的比比皆是,我们只能本着,能劝一个是一个的理念,帮他们迅速终止掉这样的想法。
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虑,请一定要相信:非你原来的赛道,已经被政策干掉了、或者完全不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了。那么请一定、一定、一定,不要去一个新的领域,舍近求远、从0开始。
为什么?首先是你多年沉淀的能力和经验,就全部浪费了。你相当于20年白干,重新来到一个新的领域,和外卖小哥、和大学生、和退休老大爷走到了一个起跑线。
更重要的是,你也相当于,同时放弃了之前所有的客户和人脉资源。如果你要做一人公司的生意,这些,是你最容易起盘、做案例、迭代产品的选择。
为什么?
举个例子:你朋友圈里有个好友,是一个资深的摄影师,他之前经常发自己的作品、企业客户的好评、给500强公司做的宣传片。突然有一天,他决定自己单干,帮企业做照片云直播、剪辑视频,并且发个朋友圈跟大家讲单干的初心和梦想,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。
这个时候,如果你是他之前的客户,是不是至少会多看一眼?琢磨琢磨?如果你正好有个朋友需要这个服务,是不是有可能,帮他推荐一波?甚至说句那啥的,会不会想着,反正他活儿好,如果有业务,要不从他这赚个差价?
但如果这个资深摄影师,突然发了一个海报,说我要创业做发售了,请大家买我的课程,你看到之后,会怎么做?
80%的人,大概是不予置评,心里面说:这哥们是不是被割韭菜了,被骗了吧?
20%的人,会直接把他拉黑、删好友。

选择「有门槛」的生意
最后一个关键点,叫做有门槛的生意。就是说:因为做这个生意,需要某些经验、某些专业、某些能力、某些资源,所以不是谁都能做,能把大部分人拦在外面。
但是刚好拦不住你。
怎么做?一句话:把门槛往上拉,给自己加难度。
我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跟我说: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,也能帮客户解决问题,很多大IP几万块钱课讲的东西,我都会讲。但是我就是不好意思吹NB,不敢说自己能帮别人一年赚1个亿,所以很多人都不选我,而是去选择那些特别忽悠的IP。

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,请停止抱怨,就做上面这一件事:主动给自己加难度。

比如我们有一位做学习力、中高考提分的老师:正常这个赛道,如果没做到就算你倒霉了,或者特别有良心的,说我可以免费再给你培训半年。但我们这个客户,明明客户没有要求你,但她主动提出对赌,做不到,我双倍赔付。这就是别人选她的理由,不是真为了要这个赔付,而是为她这个自信买单。

我们自己有个工作坊产品,也是一样:别人做线下课,就是找个地方上两天的课,再送点线上有的没的,讲完拉倒。但我们主动提出,来线下之前,我们先给你线上做多次的1对1咨询,帮你把定位和产品模型跑出来。然后你再来工作坊,我们帮你出6套方案。上完课之后,我们还陪跑一年辅导。这个就是为什么,明明有很多顶流IP,线下课卖的比我们便宜,客户对比之后,还是选择了我们。

这个做法是卷吗?我觉得也是吧,但我们不是为卷而卷,而是去做那些,竞争对手做不到、不想做、懒得做、不敢做,而我们能做的事情。

另外在门槛这个维度上,还有一个关键点:

做好门槛,不仅能拦住「非专业」人士,也能拦住「超专业」人士。

好比你是给企业家做培训的,客户问你:你还没我一年挣得多呢,你凭什么教我?

各位,这个问题,你们怎么回答?

我举个例子,不一定恰当,能让你明白这个道理。

库里的教练,他是比库里打球更NB吗,比库里三分投得更准吗?不是的,那为什么,他能指导库里打球?
首先,因为他自己也是球员,而且也是投手位置,拿过两届三分王;
第二,他在72胜时期、三连冠的公牛冠军队过,和乔丹是队友。他执教了73胜的宇宙勇,率领勇士队4夺NBA总冠军。他见过这个世界上最NB的球员长什么样子,他见过这个世界上最NB的球队长什么样子。
第三,他有丰富的做教练的经历,带过美国队,执教过各种各样的球员。
第四,他当过TNT的解说员,做过成为菲尼克斯太阳队总经理。他从不同的视角,研究过NBA的篮球队员。
因此,他不是在用自己的能力在指导,而是基于不同的外部视角、不同的信息差做指导。所以,他才能给到成功的实践。
所以这个门槛叫做:因为你一路走来、因为你多方视角、因为你拿到结果、因为你最懂客户。

结语:为什么我没有提「高客单」这个指标?
如果经常买课、听大IP直播的人,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虑。
今天的创业市场,几乎所有的IP都在告诉我们:要做高客单的生意,要赚少部分人的钱、要赚有钱人的钱。
从知识付费、培训的领域,或者大一点说,从提供虚拟服务的角度,我觉得没问题。
因为,更高的客单价,能给筛出更优质、更有痛点的客户,能倒逼你做更好的交付、打造更好的产品,更有希望形成超级案例,以及最重要的,能赚更多钱。
但是在普适的市场,在很多实体市场、消费市场真的适合么?
  • 做饭店的,卖10000的会员卡,一定比每天做翻台率、做口碑、做回头客,更加赚钱?
  • 做民宿的,卖5万的区域代理,一定比做好短视频获客、做好同城、房间月月满员,更加赚钱?
  • 哪怕就是一个,专门帮别人做短视频获客的高手。如果他就是通过服务,不断叠加口碑,链接了很多个实体老板,然后从这里面的成交,去直接分润。是不是也要比,他费尽心思,做了一个20万的全案运营代理,更有变现的确定性?
有些生意,天生没有高客单。哪怕强行设计出来,也没有多少客户认账。
因此,「高客单」这个指标,在本篇文章的视角,就不做输出。
最后写一句话,送给每位读者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最赚钱的赛道不是任何一个风口,而是你自己。



已有0人点赞

1111.jp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